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凝聚的精神文化结晶,是我们党百余年奋斗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安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运用数字技术对安徽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研究、开发与传播,能够让红色文化以更加真实、生动、多元的方式呈现,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建设文化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保护与采集,筑牢红色文化根基。安徽革命遗址星罗棋布,红色印记熠熠生辉。随着年代久远、自然侵蚀、人为因素等影响,红色文化遗产面临损坏消逝风险。数字技术凭借高精度、高效率和便捷式优势,能够赋能红色文化保护与采集。首先,加强实时性数字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早已超越物质形态本身,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璀璨印记。利用大数据技术,借助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红色建筑、文物的保存环境,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确保红色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其次,实现全方位数据采集。运用数字采集技术,对各地红色文献、图片、纪录片、声音等进行数据收集、挖掘、梳理与整合,按照分级、分类、分层原则,依据档案实物、文献资料、歌曲、红色景点、历史遗迹等各类红色资源特性,分门别类进行全景拍摄、扫描、录像、录音,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按照资料主题、历史时期、存档形式等分类、整理与存储。最后,建设红色文化数据库。整合各地分散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献、历史照片、革命故事、口述历史等各类数字信息统一归集到红色文化数据库中,实现有序管理与高效利用。
数字研究与阐释,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安徽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谱系中浓墨重彩的生动篇章。在党的领导下,安徽人民在江淮大地上书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数字技术的赋能,为全方位、多层次研究与阐释安徽红色文化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一方面,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文本挖掘、情感分析等算法,对海量分散的革命史料进行系统挖掘与深度研究,精准梳理革命历史脉络,还原“历史现场”,发现以往研究中被忽视的细节与关联,从中提炼出红色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核心特质与发展脉络。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特性,构建可信的红色文化研究数据生态,确保研究资料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另一方面,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革命诗词、家书、革命事迹、英雄史实等进行情感分析与语义解读,挖掘其思想转变历程以及对革命道路探索的深刻思考,展现革命先辈的精神世界与家国情怀。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构建沉浸式的历史场景,让研究者与参观者“亲历”革命事件,从直观体验中感悟安徽红色文化蕴含的坚定信念、牺牲奉献等精神内涵,实现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立体化、生动化阐释。
数字开发与运用,激发红色文化活力。数字技术的有效运用是当前安徽红色文化利用开发的重要打开方式。首先,推动“红色文化+”融合发展。深化安徽红色文化与文旅、教育、科技、乡村振兴等领域的融合,打造彰显徽风皖韵的红色文化产业链。尤其要抓住文旅产业这一重要载体,创新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链接”方式,打造红色文旅数字体验项目,构建沉浸式文旅场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其次,开发红色文化数字文创产品。推出以安徽红色故事为蓝本的动漫作品,将大别山精神、渡江精神等以生动形象的动漫角色与情节展现出来。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数字藏品(NFT),确保唯一性与稀缺性,满足收藏爱好者需求,传播安徽红色文化。最后,推进数字红色文化有效供给。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与现代艺术、设计、科技等领域的结合,创作红色主题的数字绘本、有声读物,将复杂的历史事件转化为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的内容,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阅读与视听需求,让安徽红色文化走出历史、融入生活。
数字传播与推广,扩大红色文化影响。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时空局限,使在地化和场景化的安徽红色文化传播更加便捷、迅速和高效,展现全新文化生命力。首先,构建全媒传播矩阵。借助数字技术,打造诸如“皖美红途”抖音、快手账号,运用虚拟数字人、动画特效等形式,制作红色文化短视频、微短剧,吸引大量用户关注。开展红色文化直播,对红色景区、革命纪念馆进行直播,邀请专家在线讲解,实时与观众互动,扩大传播范围。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话题推广功能,发起如“安徽红色记忆”等话题讨论,引发公众参与,提升红色文化的热度与影响。其次,实现精准内容推送。运用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分析用户在网络上的浏览行为、兴趣偏好,了解用户对安徽红色文化不同需求与关注点,为用户精准推送安徽红色文化学习资源,让红色文化传播更具针对性,提高传播效果。最后,促进互动传播交流。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网络用户的兴趣偏好与文化需求进行精确画像,设计诸如“红色文化辩论会”“红色故事创作大赛”等互动环节,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数字红色文化供给和全民深度互动传播交流,主动通过社交媒体宣传安徽红色文化,促成相互关注、相互转发,在全社会营造传承红色基因的浓厚氛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