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与文化交融的今天,风语筑,这家源自静安区的企业正以其独特的创新模式引领数字文化展示的潮流。二十多年来,从最初的建筑广告设计起步,风语筑不断突破自我,凭借数字化体验空间的建设,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数字文化展示第一股”。
在苏州·未来科幻馆,浩瀚的三体宇宙通过全息投影呈现于眼前,令人惊叹;而在“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铁水打花这一千年技艺的展示,更是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步入“梦回圆明园”VR大空间,沉浸式的体验让我们仿佛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正是这些令人难忘的数字文化体验,体现了风语筑在“文化+科技”领域的深厚积累。
风语筑的腾飞可以追溯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展馆建设热潮。企业抓住了“展馆数字化”的风口,成功转型为数字文化展示系统的领军者。2013年,风语筑搬入静安市北高新园区,确立了“主题空间数字营造专家”的定位。此时,企业面临着人才招聘的挑战,但静安区的人才政策为其提供了有力支持。落户政策与高质量招聘会的引导,使风语筑成功引进了许多关键技术骨干,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在创新与研发方面,风语筑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公司1500名员工中,60%为创意设计与技术研发人员,形成了覆盖数字研发、AI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的跨界团队。设计师们利用AIGC辅助创意策划,极大地提升了设计效率;而工程师们则在不断探索智能终端设备和交互系统的应用,推动了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风语筑的创新不仅限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对文化内核的深刻理解。企业负责人提到:“技术是手段,文化是内核,我们要让观众与文化真正‘对话’。”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风语筑积极布局“文化+科技+消费”的新三元融合场景,推动新文旅消费场景的拓展。
在国家“全面扩大内需”战略的指引下,风语筑不断开拓新的文化消费市场。例如,“梦回圆明园”VR项目通过全球领先的虚拟引擎技术复原了圆明园的辉煌景象,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企业还参与了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的建设,以数字科技展示中国在航天探索等领域的成就,向世界讲述了华夏文明的故事。
风语筑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依托于静安区为企业发展提供的优质营商环境。通过“视听静界”上海超高清视听产业集聚区的支持,风语筑与多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降低了研发成本,提高了效率。正如企业负责人所言:“在这里,找技术伙伴、配硬件设备,往往一个电话就能精准对接。”
如今,风语筑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出上千座数字化体验空间,涵盖城市规划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多种主题场馆。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企业的实力,更成为了文旅消费的新热点。例如,苏州·未来科幻馆在开售早鸟票的10天内,便创下了超过500万元的营收;而寿县二十四节气馆在开馆50天内,入馆人数突破5万,营收超200万元。
展望未来,风语筑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积极拥抱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推动上海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一家初出茅庐的建筑广告设计公司,到如今的数字文化展示领军企业,风语筑的故事依旧在续写。静安区的成功实践,正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