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中国大陆)娱乐·官方网站-九游安全之选

金融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及问题分析_九游文旅娱乐有限公司

0757-23233696

新闻动态 分类
金融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及问题分析发布日期:2025-08-06 浏览次数:

  

金融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文化+旅游”(下文简称“农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承载着经济增长与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将“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列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农业为基,是民生根本,文旅添翼,赋予发展新活力,三者有机融合,不仅拓宽了农业的发展维度,也为文旅产业开辟了新的增长赛道,对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面发挥金融在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以吉林省白山市为例,通过梳理金融服务现状及创新实践,查找金融支持过程中的难点与堵点,探寻如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白山市“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更加有力、高效的金融支持,助力打造具有白山特色的“农文旅”融合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农文旅”融合作为一种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是城乡要素互动的桥梁和纽带,实现了“乡村产业+城乡空间+多元主体”的深度融合,成为促消费、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鸭绿江、松花江川流而过,素有“长白林海”“雪域王国”“立体资源宝库”等美誉,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具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优厚条件。截至2024年末,全市共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8个、3A级18个;国家级度假区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全市休闲旅游经营主体达673家,营业收入3.92亿元,带动6400余人就业。

  “如何在九游娱乐找到热门游戏?”

  近年来,人民银行白山市分行以践行“两山”理念为引领,把金融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围绕白山市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精准施策,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白山市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入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助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白山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从组织建设、银企对接、优化结构、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工作意见,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文旅”领域倾斜。依托长白山、松花江、鸭绿江生态旅游经济带,创建白山市自然风光旅游金融服务示范区,强化政府各部门协调联动,聚焦金融资源整合,深入推进“农业+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同时不断强化窗口指导,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2024年以来,指导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运用央行“再贷款”资金为57户“农文旅”企业及商户提供优惠利率贷款4609.85万元,节约融资成本50余万元。

  从贷款模式上看,白山市“农文旅”贷款可分为休闲度假旅游贷款、田园农业旅游贷款、历史遗迹旅游贷款和旅游生态修复贷款4种模式(见表)。截至2025年6月末,白山市“农文旅”贷款合计余额49.14亿元,同比增长18.51%,重点支持“农文旅”产业主体301户。

  从近5年贷款数据看,白山市“农文旅”贷款余额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见图),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的政策措施,为产业融合升级指明方向;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积极推动扩内需、促消费的系列政策落地,民众旅游消费需求加速升级。“农业+文旅”模式凭借独特的亲近自然属性以及丰富的乡村生活体验内容,愈发契合游客追求个性化、沉浸式旅游体验的诉求。这一市场变化不仅推动乡村生态旅游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也对“农文旅”融合创新所催生的新业态提出了系统性、前瞻性的全新要求。

  (一)推动“整村授信+线上小额信贷+信用”信贷模式,“贷”动乡村农业旅游实现纵深发展。白山市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部署,依托绿色生态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落、现代农业合作园、采摘园等农业主体,打造“农业采摘+农事体验+观光购物+绿色餐饮”为基本模式的“农文旅”融合形式,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业和环境资源,结合农耕生产、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吸引休闲游客前来观赏、体验。农业银行白山分行积极开展“乡村深耕计划”,对全市美丽休闲乡村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进行摸排,持续推广“休闲旅游重点村贷”“惠农e贷”和“个人生产经营贷”等乡村旅游特色产品。针对重点乡村旅游村落,以整村授信方式为农户进行信息建档,运用线万元,推动村民发展草莓、蓝莓、桃李等农业采摘经济;为34户村民发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670.88万元,用于支持农家乐、餐饮及乡村民宿发展建设。吉林银行白山分行积极对接靖宇县“神鹿小镇”旅游项目,创新“保证担保+在建工程抵押”模式,为项目授信2.3亿元,助力建设集科普体验馆、酒店及民宿、综合演练馆、青少年研究基地等项目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研学度假区,目前已实现信贷投入1.95亿元。

  (二)创新“智慧景区+景区收费权质押+A股股票质押”综合金融服务模式,高效推动“一山两江”品牌战略实施。近年来,白山市大力实施“一山两江”品牌战略,着力构建“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深入挖掘长白山文化内涵,积极开发松花江、鸭绿江生态旅游等重点项目,依托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加快培育壮大千亿级旅游产业集群。中国工商银行白山分行创新推出“智慧景区”一体化产品方案,完成长白山智慧景区票务系统改造、猛犸象主题公园“智慧景区+智慧零售”双场景资金分账清算系统建设、“粉雪传奇”场馆智慧景区票务功能全覆盖等项目,切实将数字金融服务融入文旅场景中,开创融合共赢的良好局面。吉林银行白山市分行创新推出“景区收费权+A股股票”双质押模式,以长白山景区门票未来30年“收费权”以及上市公司3500万A股股票作为质押,为长白山景区发放贷款3.35亿元,助力提升“长白山之夏”“长白山之冬”核心品牌影响力,推进冰雪旅游夺金、避暑旅游拓展等16项文旅项目落地。

  (三)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贷款+第三方保证担保”信贷模式,深入推动“红色旅游+研学”融合发展。白山市以东北抗联革命教育资源为依托,按照“乡村旅游、红色驱动”思路推出“传承红色基因之旅”“红色历史体验之旅”等乡村旅游研学线路,将红色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农文旅”融合的新场景、新业态、新动能。靖宇县是继延安、井冈山之后第三个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是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吉林银行白山分行积极与靖宇县政府部门进行项目对接,运用“PPP项目贷款+第三方保证担保”信贷模式,为该项目申请PPP项目贷款5亿元,同时由白山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目前根据施工进度已向其投放信贷资金4.5亿元。农业发展银行白山分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优势,通过与省信用融资担保公司合作,为长白山抗战遗址保护利用项目(老黑河遗址)发放贷款9000万元,该项目2020年6月被确定为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四)创新“投贷联动”融资模式,助力推动乡村生态与文旅和合共生。农村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引擎,白山市丰富多样的乡村生态资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白山市深入推进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实施鸭绿江重要源流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小流域综合生态治理等工程,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人居环境、开发旅游资源。农业发展银行白山分行创新“投贷联动”融资模式,有效支持靖宇县小流域综合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前期为该项目投放“农发基础设施基金”0.35亿元,后期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运作模式,再次为该项目审批贷款3亿元,目前已实现投放贷款2.3亿元。

  (一)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文旅”产业信贷结构失衡。白山市“农文旅”产业在资源配置上呈现不均衡态势,热门旅游度假景区知名度高,基础设施与金融服务较为完善,吸引大量游客。而农业生产的特色和优势资源往往容易被忽略,阻碍“农文旅”融合区域均衡推进。同时,大型文旅项目因高回报率和低风险吸引大量信贷资金,截至2025年6月末,白山市休闲度假旅游贷款余额37.87亿元,占“农文旅”贷款的77%。而农村小型农家乐、乡村民宿及特色农产品文旅融合项目,因规模小、抵押物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难以获得足够的信贷支持。截至2025年6月末,白山市田园农业旅游贷款余额0.2亿元,仅占“农文旅”贷款的0.4%,“农文旅”产业信贷结构严重失衡。

  (二)缺乏系统性规划,“农文旅”融合深度不够。白山市“农文旅”融合项目大多数缺乏系统性规划,受传统模式束缚,依赖单一业态。乡村农业旅游开发和经营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经营模式初级且粗放,阻碍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农业旅游挖掘与融合方面存在显著欠缺。虽然乡村农业资源丰富,但在开发过程中仅表面展示农业元素,如简单的农业观光和采摘等,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深度的体验与系统整合,未将农业元素融入旅游各环节,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产业价值,“农文旅”深度融合方面的探索不够。

  (三)融资渠道单一,金融产品与服务适配性不足。白山市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滞后,金融机构体系以银行业为主,导致“农文旅”项目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这也意味着其融资务必受制于银行的周期性约束与风险偏好,与“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所需的长期性、多元化资金需求难以相匹配,这种单一融资结构制约了资金供给规模。且金融机构尚未针对“农文旅”产业跨界融合的特性,开发出足够差异化、专业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目前推出的信贷产品多为传统型信贷产品,抵押物要求较为苛刻,准入门槛高,而“农文旅”产业经营主体持有的生产要素流动性差、估值困难,难以满足获贷条件,导致融资受阻。

  (四)金融生态环境欠佳,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当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薄弱现状严重制约了金融支持“农文旅”产业发展的有效性。信用基础设施不健全,服务网络存在明显断层,经营主体普遍缺乏金融知识,制度供给滞后制约了创新发展,系统性环境的缺陷推高了金融的服务成本,形成了“信用缺失-服务断层-能力不足-创新受阻”的恶性循环。同时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问题也相对突出,传统的风险评估机制无法针对“农文旅”项目长周期、收益不稳定的特点进行有效评估,直接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且传统实物抵押的风控模式与“农文旅”企业“轻资产”运营特征存在矛盾,虽部分银行运用经营权、收费权质押等创新方式,但由于无形资产评估涉及因素繁杂,实际操作上难度较大。

  (一)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信贷资金均衡投放。一是政府部门应打破区域分割,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合理布局,完善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在热门景区。二是推动区域间文旅资源的共享与合作,通过联合推广、线路整合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三是金融机构要全面研究“农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季节性特征等,准确把握不同细分领域的风险与收益情况,为信贷决策提供依据。四是要细分“农文旅”市场,针对小型“农文旅”项目特点定制小额、灵活、信用信贷产品,建立差别化风控体系,加大小型农业休闲旅游经营主体的对接力度,从而改善“农文旅”产业信贷结构失衡问题。

  (二)统筹规划布局,促进产业深度融合。一是加强“农文旅”产业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自然风光、农田农事、古村落等乡村旅游资源,挖掘“农文旅”产业的深层价值,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二是提升小型农业休闲旅游主体的经营模式,提升餐饮住宿服务质量,完善休闲娱乐设施,如建设乡村咖啡馆、儿童游乐场、户外拓展场地等,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整合乡村、景区、民宿、餐饮、交通等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农文旅”产业有机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四是将农业元素多角度融入旅游产品中,依托特色农业资源,打造旅游名村、特色庄园、农业公园等,开设参与感、体验感、互动感强的旅游项目,打造“农文旅”特色品牌。

  “如何在九游娱乐找到热门游戏?”

  (三)拓展多元融资,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一是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牵头设立“农文旅”产业投资基金,出台“农文旅”产业扶持政策,如乡村振兴专项补贴、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为项目注入稳定的资金流。二是鼓励“农文旅”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通过股权融资和债券发行等方式获取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深度参与。三是金融机构应深入了解“农文旅”融合项目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运用先进金融科技手段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四是金融机构可积极推进景区经营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创新信贷产品,满足“农文旅”产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构建风险共担机制。一是加强“农文旅”产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工商、税务、金融等各部门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治力度,提高企业和农户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农村地区信用环境。二是金融机构应着力完善农村地区金融环境建设,优化基础服务设施布局,强化“农文旅”金融产品的宣传力度,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金融生态质量。三是政府应加大扶持村民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采摘园等经营项目的政策力度,通过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扶持与税收优惠等多项措施,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四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农文旅”项目风险评估体系,全面综合考虑项目的市场前景、经营状况、自然环境及政策变动等核心因素,精准把控风险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