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的到来,我国文旅消费市场迅速升温。在毕业旅行、亲子游、研学游、赛事游等带动下,热门景点景区、博物馆、商圈人潮涌动,文旅消费市场热力十足、亮点纷呈,各类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接连涌现,推动文旅市场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深耕。
只需用手在空中划过,巨型环形屏便能展示出彩陶、青铜、丝绸三种不同文化载体的纹样之美,观众可近距离了解每种纹样的细节,并在互动区创作生成属于自己的数字作品;通过人工智能与情感计算技术,根据观众情绪变化生成个性化的数字影像,以及对人体脑波产生心理效用的自然声,形成沉浸式音画剧场体验;置身于流光溢彩的虚拟洞窟,与“飞天”共舞,聆听古乐悠扬,即使身在北京也能感受到敦煌壁画的千年艺术魅力……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北京市百货大楼南馆的艺云数字艺术中心。总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的数字艺术中心更像是一个科技馆、博物馆、游乐场的结合场景。在这里,消费者既能感受前沿科技的炫酷奇妙,又能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还能参与各类光影数字互动游戏。
记者了解到,艺云数字艺术中心的《灵境·未来灵感世界》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分为“时空任意门”、“灵引力空间”和“未来进化场”三个主题单元,通过沉浸式感知空间构造、光学与传感互动、虚拟引擎、影像艺术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等方式,呈现了人类文明在不同时期围绕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创新表达和独特想象。
另一项《敦煌超宇宙》展览则包含了7大洞窟13个展项,巧妙融合敦煌壁画与石窟艺术的精髓,结合敦煌画院的优秀创作成果,通过数字化互动式体验,让敦煌文化焕发新生。
在改展区,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敦煌石窟的空间感和艺术美,漫步于光影交错的虚拟洞窟,欣赏敦煌画院30年艺术成果,感受顶级画师逼真的石窟艺术临摹技艺。
艺云数字艺术中心运营经理高有弘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艺云数字艺术中心(王府井)自成立至今,致力于在北京中轴线沿线打造艺术、科技、文化、娱乐、消费五位一体的触发式数字艺术互动消费新空间,通过汇聚面向未来的新媒体艺术创意,为公众提供沉浸式、参与式的多感官数字艺术新体验,成为北京现象级数字文化新地标。
目前,艺云数字艺术中心(王府井)已成为很多中小学的研学基地。高有弘介绍,艺术中心自2024年10月开馆运营至今,到馆总客流约20万人次,接待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及各类研学活动200余场,已覆盖超1万名青少年群体。
“这个暑期我们已经来过两次了,展区科技感十足,互动性很强,体验非常好。”带着孩子参观展览的市民张先生告诉国际商报记者,艺云数字艺术中心的展览展示形式和内容十分新颖,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呈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非常适合亲子游、研学游等活动。
高有弘表示,目前,艺云数字艺术中心已在北京、苏州、宜宾落地运营,未来还将在杭州、长沙、威海等全国多个城市持续布局,同时面向全球开放各项合作。“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展览更新、活动创新、文创出新、服务焕新等方式,进一步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促进文化消费创新。”
江苏公布50个夜间消费集聚商圈名单,打造业态丰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夜间消费集聚区;陕西推出暑期文旅活动2792场,涵盖夜游、夜演、夜市等夜间消费场景;四川提出川渝将大力发展具有巴蜀特色的夜间经济,协同建设夜间消费示范区……每逢暑期,夏夜经济成为多地提振暑期消费的重要着力点,多地因地制宜推出丰富多样的夜间消费活动。
记者了解到,在江苏,8月份以来,夜间文旅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夜幕降临,在淮安方特景区,游客们漫步在复古的场景中,仿佛穿越时空。同时,全新升级的夏日烟火大会打造出“火树银花落星辰”的浪漫。景区单日最大游客量突破2万人次,其中超半数是夜场游客。
在上海,上海豫园夜游于8月8日正式开启。这座江南古典园林首次在夜间向游客展示光影与诗意的交织,通过融合现代光影技术与古典园林艺术,运用灯光点亮、动态投影与光雕投影等形式,游客在豫园可体验“一步一景一画卷,移步换景画中游”的精彩旅程。夜游豫园项目共设置了24处光影节点,借助灯光点亮、动态投影等科技手段,展现了豫园深厚的历史底蕴、建筑精粹。
在夜游玩法更多、受众更广的同时,夜间经济也带来更多舌尖上的享受。8月8日晚,第六届上海小吃节暨夏季美食狂欢节启幕。在大宁音乐广场,油煎馄饨、南瓜饼、火爆鱿鱼、巨无霸油条、一米长大肉串,各式各样的美食吸引众多消费者体验品尝,不少摊位前人气火爆。美团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以来,“夜游”相关搜索量环比增长约100%,“夜宵团购套餐”关键词搜索量环比增长98%。
在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看来,在供给端,夜间文旅、灯光秀、体育比赛、特色市集等方面创新多、亮点足;在需求端,“悦己消费”“情绪消费”等个性化、多元化消费趋势兴起,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对夜游、夜食、夜娱等细分场景的需求更加强劲。
洪勇表示,下一步,各地应继续综合施策、协同发力,让夜间经济朝着差异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