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咸阳坚持将文旅产业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从政策支持、产品创新、业态融合、宣传营销等方面赋能,立起文旅产业的四梁八柱,夯实文旅产业的发展基础,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生动实践。
在淳化县泥河谷小镇,书画博艺术馆、连环画艺术馆等文化场馆串起“视觉盛宴”,游客李景民徜徉其间不禁感叹:“仿佛置身艺术殿堂,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泥河谷小镇是淳化县推动经济增长与文化旅游融合,打造咀头休闲体验地项目重要内容。这个融合文化博览、民俗体验的综合体,正是咸阳“百镇百品”工程的生动实践,让规划蓝图转化为可感可及的文旅体验。
“深入挖掘区位、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锚定‘西部文化名市’和‘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按照建设‘一市一地’,构建‘三线三链’,推进‘百镇百品’全面建设。”咸阳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明确了南部城市休闲与滨水体验、中部历史文化与民俗体验、北部生态康养与山地度假3条文旅产业链,分批次打造100个独具文化标识的特色乡镇和文旅品牌。
同时,出台了《咸阳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建设提升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加强政策、资源、力量统筹,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域联动推进机制。
今年“五一”,在渭城区的老糖酒文创街区,观众每日都能近距离感受到“大秦之腔”的独特魅力。老糖酒文创街区通过“戏曲+旅游+消费”模式,既让本土市民重温乡愁记忆,也为外地游客打开一扇了解关中文化的窗口。
西安游客孙晓君开心地说:“巧妙融合80、90年代糖酒文化符号、火车站工业记忆与咸阳老街市井风情,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精美艺术创作,还能参与各种有趣的互动体验,特别有意思。”老糖酒文创街区已成为延续城市记忆、汇聚文化创意的文旅新地标。
渭城“老库房”升级文创街区,成为打卡的重要地,是咸阳做实文旅项目给市民游客带来的实惠。
咸阳以项目建设为牵引,谋划储备重点文旅项目300余个,深化与中青旅、携程、陕旅等头部文旅企业合作,建成了秦文化城市夜游、《大秦纪》数字文旅等标志性项目。古渡廊桥秦文化光影演艺空间成为消费新热点,乾陵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零的突破。
围绕重振“西线游”,咸阳启动了博物院新馆建设、文庙博物馆扩建,全力推进郑国渠5A级景区、袁家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精心打造“东庄水库水利风景区”“秦直道主题游径”。同时,通过“百镇百品”工程,培育了渭城老糖酒、淳化荞麦等一批文旅微品牌,全域旅游新格局加速形成。
咸阳聚焦“吃住行游购娱”,焕新升级咸阳老街、福园巷子、汇通夜市,引进洲际、万豪等知名品牌酒店,推出袁家村民宿群、淳化黑松林山庄等特色民宿,并开通15条旅游公交专线便捷通达主城区。
7月23日,在礼泉县袁家村,直径23米的巨型氦气球“关中之星”载着游客升向150米的高空。安徽游客李茹赞叹道:“太震撼了,从高空俯瞰古老的建筑和自然风光,非同一般的体验。”袁家村持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不仅引入氦气球观光等现代娱乐项目,还积极推进“空中走廊”计划,拓展出氦气球节、低空研学等一系列衍生业态,构建起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娱乐互动于一体的多元化旅游格局,为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袁家村这一创新文旅项目,是咸阳推进文旅融合的一个典范。近年来,各县市区积极推进文旅融合,打造出了一大批文旅新亮点。同时,与西安共推《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引客入咸”旅游奖励办法》,开通“咸阳文旅号”地铁专列,上线“畅游西安咸阳旅游一卡通”。不断丰富创意设计、影视演艺、数字文化等新业态,开发了“秦嘟嘟”“秦盏”、旬邑剪纸等文创产品230余种。
5月1日,位于咸阳高新区中国西部AI创新港开启,这是我市打造的数字文旅新名片,也是今年推出的文旅新地标之一。AI大秀场、碳水黑科技集市、星空露营电影院、科幻穿越剧场、奇幻大巡游、AR音乐灯光秀六大核心沉浸体验区,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未来感”十足的狂欢,“文旅新IP”也塑造了新的文旅品牌形象。
“太震撼了!这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文旅活动的认知,老祖宗的东西被年轻人玩出花样,通过全息投影技术,竟然能‘对话’秦始皇,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五一”假期,甘肃天水游客苏敏筠在我市游玩时兴奋地说,这种“传统IP+现代演绎”的模式,构建了“文化引流—场景消费”的良性生态链。
在塑造文旅品牌新形象上,咸阳市凝练推出“山南水北 咸阳很美”文旅宣传语,策划开展“过大年 逛咸阳”等系列活动千余场次,推出历史文化、红色研学、生态康养及茯茶非遗等精品旅游线条。
积极承办全省“跟着美食游陕西”活动,成功举办多场明星演唱会,打造“跟着演唱会去旅行”新业态。全网推出《何以咸阳》等短视频200余部,播放量超10亿次。同时,打造了咸阳湖畔音乐会、汇通露台音乐会、老街周末音乐会等新场景,咸阳文旅活动9次登上央视,有力提振了文旅消费。
如今,咸阳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思维,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打造文旅支柱产业,为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贡献更大文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