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北斗导航、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文化和旅游行业注入新鲜动能,全面提升着文化和旅游的运行效率和消费体验,引领并催生文化和旅游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体验、新场景。为激发北京市文化和旅游领域科技创新活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开展“北京市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应用场景优秀案例”评选,2023年“十佳案例”在服贸会上集中亮相,为文旅领域科技应用提供了示范和借鉴,助推“科技+文旅”的融合,引领首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数字化+云化+AI化”完成采集、归档、云端永久存储、展示等,助力建设“数字琉璃厂”。游客通过扫码进入“元宇宙·厂甸庙会”,可以观赏到复原的北京琉璃厂,在基于现实构建的虚拟场景里参与“拼手速·吹糖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案例于2022年春节期间正式上线服务,满足了民众“在家云逛庙会”的需求。
基于沉浸互动技术,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有机融合,进行文旅产业智能化方向的探索,将亲子教育、互动游戏等多元化元素融入科技创新平台,打造探索植物世界、多重互动、实时反馈、深度调动全感官体验的文旅应用场景。在1000平方米的沉浸式空间里,重点呈现中国植物界重大考古发现——辽宁热河生物群。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探险中国恐龙时代”。
依托方便快捷的技术媒介“微信小程序”及AR开发模块,将15个地点和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北京中轴线文化的策展舞台,鼓励参与者通过自主游览或文化活动,以24节气时间线索,“书写”个性化北京中轴线记忆,打造集城市行走、AR互动、文化传播、周边消费为一体的文旅体验场景。适用场景:文旅景区、商业街区、文化街区、城市公园等
以多频动态影像、影院级数字环绕声等方式在北京北化机爱工场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园杜威中心展现梵高多幅画作与手稿,通过技术渲染将艺术表达与文旅体验深度结合,为游客提供色彩、音乐、光影于一体的多元化视觉观展体验。沉浸式艺术空间将为众多品牌、艺术馆、购物中心、街区等提供更多联合策划的可能性,推动沉浸式体验经济,助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运用3D复原技术构建移动化、全沉浸、交互式的时空框架,实现“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圣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十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文明场景复原的元宇宙空间。用户可在央博APP及其官网上,通过数字分身自由探访文明成果,沉浸式体验祖先生活,感知“中华何以五千年”的辉煌。
在国家大剧院及王府井等8个8K落地场景,依托“第一现场演出+第二现场直播+线上演播”创新打造的多场景、多终端融合演艺案例,提供优质演艺服务,盘活经济欠发达地区空置剧场资源,推动线下线上统筹运营,实现全民美育和文化消费双效合一,构建了“5G+8K”“艺术+科技”“行业+市场”的演艺新场景。
依托首钢园铁矿筒仓28米高的异形空间结构和数字文化IP资源,在尊重空间原有工业遗存风貌的基础上,结合720°沉浸式漫游、裸眼3D、VR/AR数字化虚拟现实交互的体验形式和创意设计,探索能与观众产生情感联结、激发观众的求知兴趣、促使观众自主传播的文化遗产叙事策略。深度挖掘工业遗存价值,助力其可持续发展。
依托亮马河经济带,用IP助力城市更新,让朝阳公园欧陆风韵景区焕然一新,打造符合“Z世代”特点的潮流美学特色场景。通过空间计算,实现人、物、机器和虚拟空间的无缝衔接,构建数字孪生体,创造虚实融合的创新文旅场景。用IP营造情景丰富的故事内容并与游客建立更深入的情感联结,将虚拟现实主题乐园作为IP的另一种呈现载体,构建以IP为内容核心的技术创新应用于文旅场景。
基于以5G+GPS+北斗全球定位系统及GIS(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技术、VR虚拟现实的通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智慧化景区系统,对游客智能管理和服务起到积极作用。智慧管理平台集成广播、安防、保洁、资源管理、停车、车船调度、舆情监测、运维管理、游客画像、生态保护和信息发布等多项功能,助力打造符合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建设标准的北京中轴线A景区。
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基于虚拟现实、多通道自动投影拼接融合和数字虚拟人等技术,用国内外近百个文物的图像资料与法海寺壁画进行横向外部对比,用整体空间维度对法海寺壁画进行解读,深挖掘法海寺壁画的艺术内涵。静态的壁画通过数字技术“活”起来,打造出历史文化创新展示与实体场景融合的全沉浸式文旅体验场景。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圣地蓝”成延安靓丽新名片!近年来,延安出台多项措施积极推进环境治理,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323天,让蓝天白云常驻延安上空。
如今,延安子午岭林区有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野生华北豹种群。随着延安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其种群栖息地向北扩散近五十公里!
10月22日,在南泥湾,“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采访南泥湾,齐声合唱经典曲目《南泥湾》,在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开荒景象,感受到了那份自力更生的坚韧精神。一曲《南泥湾》,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