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潍坊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每条河流都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与人文情怀。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为唤起市民对河流生态保护的关注,展现潍坊“水城共生”的独特魅力,打造潍坊人宜居、外地人宜游的城市环境,潍坊市融媒体中心即日起开设“我家门前那条河”栏目,以潍坊全域河流为纽带,通过多元视角记录河流变迁、讲述人与河的故事,挖掘生态、文化、乡愁三重价值,展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派讯清晨,阳光穿透薄雾,在小于河河面上铺洒了一层细碎的金光。河中芦苇随风摇曳,几只白鹭掠过水面,激起的涟漪惊散了鱼群……小于河,这条发源于潍坊潍城区军埠口综合项目发展服务中心的河流,蜿蜒穿过潍城区和经济区,汇入大于河。经过多年综合治理,加之金石之都文化园、小于河体育公园的建成,这条原本默默无闻的城郊河流,如今已蜕变为生机勃勃的生态廊道、文化长廊和运动乐园。
63岁的陈守荣站在浮烟山路铁路桥上,望着开阔、清澈的河道满是感慨:“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以前的小于河河道窄、淤泥多、垃圾遍地,到了夏天蚊虫成群,谁也不愿意靠近。”而现在,小于河两岸绿意葱茏,步道蜿蜒,往昔的“脏乱差”早已不见踪影。
小于河的新生,始于2023年启动的提升改造。改造项目南起胶济铁路,北至安顺路,全长3.8公里,以“防汛排涝、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为核心,按照3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驳岸修整和岸线生态化改造。潍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科科长李国强介绍,他们以小于河水系为景观发展带,因地制宜开展水岸共治,开展清淤疏浚,累计完成清淤30余万立方米、砌筑驳岸6000余米,建设了滨水生态观光区、城市活力游览区、滨河步道休闲区、自然生态区4个活动区域,18个特色景观节点,形成集健身、娱乐、观景、便民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打造了“一带两轴四片区多节点”的景观结构。
水利工程的严谨与景观设计的诗意在这里完美融合:曾经不规则、易淤积的河段被修整为自然流畅的曲线,既拓宽河道又确保行洪安全;沿岸的生态护坡则大大提升沿岸植被覆盖率,让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在治理河流的同时,一条“会呼吸”的生态廊道也在悄然成型。
顺着李国强的指向望去,“一带”是沿水系展开的景观带,漫步其间,可赏四季花木,听流水潺潺;“两轴”则是规划支路的滨水休闲轴线与浮烟山路的滨水生态轴线,一条适合骑行漫步,一条则串联起湿地与树林;“四片区”各具特色——滨水生态观光区以自然野趣为主,城市活力游览区融入现代艺术装置,滨河步道休闲区是市民晨练的绝佳场所,自然生态区则保留了原生态的湿地风貌。沿河分布的18个特色景观节点有造型别致的景观小品,有风景石搭建的亲水平台,可谓步步有景。
如果说生态治理让小于河“活”了起来,那么金石文化的融入则为它注入了灵魂与底蕴。
潍坊,自古便是金石重镇。从东汉郑玄到宋代欧阳修、赵明诚,再到晚清一代金石学宗师陈介祺,金石文化在潍坊这片土地上绵延千年。2013年以来,潍坊持续举办陈介祺金石文化系列活动,经国家级评审收藏的精品印章超一万方,“万印楼”被海内外金石篆刻界视为“金石圣地”。2017年,“金石之都”这块金字招牌花落潍坊,潍坊已真正成为国际金石文化聚集高地和交流中心,而小于河畔则成了这一文化名片的最新展示窗口。
在七河提升改造中,我市以小于河为载体,精心规划设计金石之都文化园,让千年金石文化沿着河岸流动起来。记者自北宫东街入口进入公园,一组组景石散落在翠绿的草坪上,每一组上边都篆刻着名家留下的鲜红印章,印章旁配有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可了解背后的历史故事,高深的金石文化变得通俗易懂。
园区中轴线公斤的毛公鼎雕塑巍然矗立,鼎身铭文在阳光下泛着青铜光泽,这是公园的镇园之宝。原鼎为西周青铜重器,铭文近500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里呈现的复刻版,不仅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国之重器的魅力,更寄托着对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期许。
不远处的福韵长廊廊架上,镂空百福和甲骨文百家姓翻翻乐,吸引了不少市民互动,这种沉浸式体验设计,让厚重的金石文化变得触手可及、生动有趣。
如今,文化园已成为市民打卡的热门地。以河为媒,金石文化正悄然走进更多普通人的生活。
小于河的蜕变,不仅关乎生态改善与文化传承,更深刻影响着周边居民的生活方式,小于河体育公园的建设让这条河成为激活城市活力的“运动纽带”,让健康与活力成为河畔的日常风景。
临近傍晚,小于河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河东岸的小于河体育公园已然成为周围居民的运动天堂。河岸上古色古香的景观灯渐次亮起,明晃晃的灯影倒映在水中,宛如一条星河。3.6公里长的休闲健身步道沿河延伸,灯光篮球场、网球场等现代化运动场地分布其间。亲子休闲区里,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运动健身区各类器材琳琅满目,可以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运动需求。散步的老人、慢跑的年轻人、嬉戏的孩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惬意与幸福。这座公园以“体育+”为理念,融合了文化、教育、亲子等元素,成为潍坊首个多主题运动空间。
“以前想运动得跑到奥体中心周围,现在出门不远就是跑道!”泽信天筑小区居民蔡文培说。
小于河变了。如今的小于河,早已不是那条默默无闻的城郊河流,它让自然重回城市,让文化浸润日常,让运动成为习惯,悄然改变着周围居民的生活方式,成为家门口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