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下、驿马河畔,青山隐隐水迢迢,文旅之花绽芬芳。4月26日,由四川旅游学院与中国通信企业协会数字化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邮电大学交互技术与体验系统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旅游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山地旅游安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等联合承办的“2025年数字技术与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四川旅游学院举行。这是一场激荡共鸣的大会,与会专家学者带来了文旅领域最新发展成果,涌动出文旅产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当日的会议围绕数字技术赋能文旅创新,聚焦文化数字化、AI赋能数字文旅智能服务、数智共生、山地旅游智慧化创新、交旅融合、山地低空旅游立体救援服务创新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共谋文旅产业智慧化发展新路径。四川旅游学院校长王川、副校长王冲,与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旅游景区等专家学者共计200余人见证了这场思维碰撞与智慧共享的盛宴。
“随着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校系统布局了‘文旅+数字’交叉学科专业群,目前开设有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与系统、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和中法合作办学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形成了软硬件结合、具有国际视野、服务文旅产业数字化升级的‘4+1’专业群。”王川在致辞中介绍了四川旅游学院基本情况,以及该校在文旅数智化方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化合作等成果。“希望研讨会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引擎,通过文化资源挖掘、技术底座构建和服务生态优化的协同发展,推动文旅产业新质生产力建设。”
在主旨报告、专题论坛和圆桌论坛环节,中宣部原文改办副主任高书生、中关村中恒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秘书长刘兵、北京邮电大学交互技术与体验系统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洪、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星火军团研发部总监张鹏、游客行为监测与决策服务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葛灏、四川旅游学院科技处处长周相兵、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科研处处长杨晗等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就数字技术与文化旅游创新发展、数字文旅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会议通过专题报告与对话,系统梳理了数字文旅的发展方向。”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智慧化转型需多方协同,共建产业生态。
“四川旅游学院一直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促进文旅融合,探索用人工智能、信息化技术服务文旅产业。”王川表示,“如今,文旅产业的迅速发展对数字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长,本次大会有力推动了人工智能、文化旅游等相关专业建设,为数智文旅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文/图 王李科)